瑜伽修行者

灵魂,躯壳和“无我”

March 31, 2019

解脱就是一个人认识到了自我结构各方面、灵魂各方面的空性。可以说这并非一个智力认知问题,而是对于万物的统一性和空性的觉醒。解脱是二象性的塌陷或灵魂和无我之间的明显区分。灵魂即是空性,空性即是灵魂。原始之空性在灵魂中觉醒。

灵魂,躯壳和“无我”

已有很多相对成熟的描述自我结构的理论,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螺旋动力学、脉轮理论、卡巴拉神秘主义、佛教蕴魔学说、奥罗宾多先生所描述的大生物链。任何成熟的宗教体系随着长期的研究都会发展出一些理论模型。很多西方的心理学说(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都是不完整的,事实上只是一些东方理论学说的开端而已。每个学说体系都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视角,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语境去描述同一种现象:随时间一起成长和变化的自我结构的形成。重要的不是去相信或接受一套理论系统是对的,而是要找到所有这些理论系统所共同指出的关于你自身的一些要点:让你的无意识变为有意识。

三个世界

早期佛教和印度教说:“三个世界”,“三个球体”,“三棵存在之树”,或“三个领域”。《梨俱吠陀》中的曼陀罗(最古老的吠陀梵语的一种)说:“从这三个领域里觉醒和解脱”。《吠陀经》以一种类似“唱诗”的形式来呼吁一个人对自我本真的觉悟。瑜伽修行者认为《伽亚帖》就是《吠陀经》的本质,或是《吠陀经》的母体,并且是神学的典范。《伽亚帖》指出一个人必须在这三个领域中觉悟:粗略,精微和因果,才能在幻象中解脱。另一种说法是一个人必须认识到这三个领域的空性,给这三个领域里带来灵性,而不带上自己的感官和判断。

“Om Bhur Bhuva Swaha”在三个领域里觉醒(粗略、精微、因果)

每个领域就是一个自我幻象的层次或灵魂/自我结构的层次,就像一块遮住我们的自我本质的面纱。就像佛陀所说的一个人必须认清5蕴的空性或心灵的集合体,整个自我结构,以感悟涅槃。5蕴就是自我结构中的功能模型。

《奥义书》中有个最为复杂的概念性视角,称为“koshas”,它把自我结构区分为5层躯壳。“koshas”就是自我幻象的“层”,或掩盖灵魂同时又表达灵魂的幻象。

一个不为人知的对自我的认知是:“万物皆为灵,宇宙是有意识的”

宇宙空间图案看起来就像大脑中的神经网络结构

每个kosha是一个从粗略到精微的意识连续体的层级。分支图案是所有意识模型的标志性图案,所有的自然结构和分形等级中都能找到这种图案。宇宙空间或暗物质(已被普朗克研究机构的著名“千禧年模拟实验”所映射到)中都能找到思维图案。宇宙空间图案看起来就像大脑中的神经网络结构(如上图)。这些相似的分支图案出现在最小的原子结构、细胞结构,和缩小的河流分支、闪电和能量运动的图案中。意识就是自然的分形,在不同的缩放级别中表现出自相似性。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Lichtenberg图形的创造过程中理解能量和意识。这些图形就是一些分支放电所产生的能量在不同的媒介中传输时而形成的像树枝分叉的图案。这种图案有时是通过用一个500万瓦的加速器将大量的电子注入丙烯酸树脂中而形成的。分支模型是宇宙用来操纵创意和新奇的一种工具。就像一个活的枝丫在生长、分叉、扩展;就像,一种思想的展出。

丙烯酸树脂中的分叉图案

这种图案有时是通过用一个500万瓦的加速器将大量的电子注入丙烯酸树脂中而形成的。当我们观察这个用能量创造的树形机构时,我们其实看到的是能量在这个媒介中流动的路径。类似的,经历雷击的人也能看到这种分支或闪电状的图案。

昨天的抗拒创造出的分支或条件作用,会成为明天的经验。这就是卡尔·荣格(Carl Jung)所说的:“你所抗拒的,就会坚持”。只要有抗拒的东西存在,宇宙就会在已有的结构上创造出一条新的路径,并创造出一个作为原有结构的附属物的自我结构。这种抗拒就是因果循环的开始,就是一种跟随着已建立的路径的趋势或能量。在思维的矩阵中,我们称之为宇宙、能量和循环思维,穿过存在于从微观到宏观层次的连续体的分形迷宫,始终不停地分支和扩展。

自我幻象的生理躯壳

过去的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深入的将自身根基置于各种材料领域之中,却很少关注身体和精神层面的生物本性。像所有koshas,身体躯壳其实就是意识结构。它由人的感官系统所构建,这些感官系统形成了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身体躯壳就是一个作为物质身体的幻象。作为现代人,我们利用发达的科学技术,去探索,渗透和操纵精神构建的物质世界。大多数的人类,几乎把所有的意识都关注于物质层面,并且大多数的人类活动都是无意识地进行着。我们相信我们就是这样的物质动物,并且我们的行为就是机器化的和条件反射的,没完没了地重复着相同的行为模式,只为从幻象自身中获得利益。生理和精神躯壳的结合就构成了对现实的共同认知,这就是现在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的经验。

列奥纳多·达·芬奇说:

“人和动物仅仅只是食物的通道,是其他动物的坟墓,是死者的避风港…”

如果人仅仅定义为自我幻象的生理躯壳,那么他对他所思考的想法和他所做的行为是无意识的,并且他就实实在在地成为了这样的不断重复的物质动物。如果一个人机器一般的活着,那他就不是真正的活着。耶稣说:“就让死者埋葬死者”,他所说的死者正是那些只活在最粗略层级的人。在这样的语境下,他们其实和死了没两样。耶稣复活的隐喻其实就指向了那些提高了自我能量,从而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生存状态的人。

精神的躯壳

精神的躯壳

精神的躯壳就是指的低级的意识或感官层面的意识。将意识转到对思想形式自身的直接感知是可能的。它包含了所有的精神意象、精神对话、感知和情绪,幻想、白日梦、概念和定义。本质上万事万物都能在这世界中创造意义,就像它们其实无意义一样。

当我们能够意识到思想层面,我们就能意识到思想作为思想本身分离的现象。这样我们意识也有了条件反射模型。当我们能不对一个条件反射模型作出回应时,它就骤然升起并消退,而且它的能量伴随无意识一起消散,这样它就没有那么大的威力和控制力了。

一些意识的条件反射模型就像是沙子中画的线:这些图案并没有刻的很深,且能量很容易就消失了。而有一些条件反射模型就异常地深刻,坚实的纹理像雕刻在石头上的线,而且它将时刻保持警觉,以保证它有意识和保持流淌于其中的能量(活在当下,感知心灵)。它们可能绑定了自我价值感、幸存感,我们对价值的取向建立在成就感或成功的基础之上。

当意识随意自行流淌,这应该是没有得到满足或是低级意识的运动。低级意识从不能从自我得到满足,而且它完全就是由渴求和憎恶的状态组成的。只要当我们抗拒什么东西,意识就会进入到渴求和憎恶的状态,并且我们会有一种对当前正发生的事情有所欠缺的体验。对自我结构的认同创造出对现实过滤了的经验,而且会产生病态的思想,它是通过选择性的意识而对生命产生冥想。这种对现实有所欠缺的体验是一个面向外部而指向意识对于外部世界产生的映射,专注于“物”或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现象(我们总是喜欢这个,又厌恶那个)。如果我们对于我们是什么的认知联系着对这些现象的认同,那么我们将会在它不可避免的变化中忍受痛苦。

能量或菩拉那躯壳

普拉那(Prana)、内在能量或生命力被冠以许多不同的名称:道教的气、吠陀传统中的昆达里尼(或普拉那生命力)、基督神秘主义的圣灵、埃及传统的塞克麦特(Sekhmet)。在清单中,它被描述为宇宙的一次原始的脉动,敲打着你的心扉,运动你的生命之能量,这就是每时每刻让你的原子存在的跳动。在它的每个人类生物的潜在形式里,它是人类意识之花到光体既而神灵的进化潜能。神从不终止一个事物变为另一个事物的进程,并且这个进程贯穿于原始漩涡或能量漩涡转化为多样化层级,从粗略到精微的整个过程。


酷课-约课/拓客/智慧经营